柜中(1 / 2)
<h1>柜中</h1>
师杭立于城楼之下,仰头,只见一片断壁残垣。
昨日之日不可留,这徽州城从今往后便再也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了。南谯楼于此处屹立百年,如今战乱四起,只需再稍稍添上一把火,它便将彻底化作飞灰、荡然无存。
此战胜负已分,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叛军的身影他们与元军的装束截然不同,甲胄杂乱且不少人头系红巾,只是武器装备却出乎意料地精良。
城楼明黄作底的元旗早已经倒下,取而代之的是猩红如血的叛军军旗,上书一个墨色孟字。
师杭不记得朝中有无孟姓高官,更未听说何处有过孟氏大族。她想,这些打着起义名号聚众反叛的贼人,果然都是一些出生低微、妄想靠着累积杀孽一步登天的恶徒。
白日里,兵士们在忙着清理战场、焚烧尸骨。师杭根本没法登楼,只得躲进城下一间屋子里不远不近地张望,期盼天色早些暗下来。
可在漫长难熬的等待中,她又忍不住想,即便侥幸登上了南谯楼又能如何?
爹娘不会是甘愿被俘的人,那阵阵战鼓声就是铁证。他们一定坚守到了最后一刻,直至城破,因不忍再牺牲百姓,才下令让所有士卒回撤。
如若不撤,一座失守之城接下来便会迎来一场屠杀。
他们留不得性命了。
师杭不愿作此想,却又无从他想。其实她知道,已经没法再见到活生生的爹爹与阿娘了,可她只想亲手替他们收敛尸骨,绝不能任由叛军侮辱践踏。
恍惚间,师杭突然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嘈杂声响。
她原以为是路过的兵士罢了,谁知,紧接着草屋里便涌进一群男人的笑闹声。
师杭顷刻面色大变,她想也不想,立刻闪身躲了起来。
他娘的,这破屋子能睡人?还不如让老子睡帐子!屋外檐下,一人边踢开门边骂道:丁顺,看看你找的好地方!
那个被点名的男人嗓音稍稍悦耳些,但听上去也油腔滑调的:我说老孙,你要是想睡帐子呢就自个儿出去搭,咱们大伙儿绝不拦你。这屋子虽然破了点好歹有遮有蔽,外头还下着雨,只要今夜里别把你冲跑了就行。
闻言,余下的几人一齐哄笑,都已经迈进了草屋中。
而师杭此刻紧张得都快窒息了。这户贫苦人家只一间正房、一间卧房并屋侧灶房,还有些零散桌椅,可供一人容身躲藏的地方几乎没有。她原想躲在灶房的米缸中,又怕那群人搜寻米粮,情急之下只得躲在卧房西侧放置衣裳被褥的箱柜中。
可恨这圆角木柜实在窄小,她身量匀亭,但进去后怎么也阖不实柜门,留下一道若有若无的缝隙。师杭死死拉着里侧的柜门栓绳,恰好透过那道缝隙看清了闯入者。
一行共六人,乌泱泱涌进来,清一色都是魁梧高壮的年轻汉子。
先前说话的那两人,头戴飞碟兜鍪,身着对襟罩甲,脚踩云纹短靴,约莫是军官之职;而其余四人则穿着齐腰甲或环臂甲,应当是传令兵或弓马手一类。
不过,这些只是师杭的猜测。她从未上过战场,平日只略读过一些兵书。师伯彦虽为本地正官,职责却在总管吏治民生,而非军政要务,所以也极少同她提及。
调兵遣将、护卫城池这些事原先都归徽州路达鲁花赤律塞台吉掌管,可惜此人已于前日被敌军所俘,师伯彦一介文臣只得临危授命,披甲上阵。
思及爹爹,师杭突然又没那么恐惧了。
平日,爹爹常爱吟诵前朝忠烈文大人的诗词,她自幼耳濡目染,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相信这天地之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永世长存。倘若今日必将丧命,那么,她绝不会让爹娘蒙羞。
外头那群人似乎打定主意今夜落脚于此。他们看起来形容粗鲁,动作却也井然有序,各自干起了各自的活计。很快,屋内空地上被他们铺满了干草,那个叫做丁顺的男人在稍微宽敞避风些的卧房架起了柴火,又摸出火折子,轻吹一口气。
老孙呢,怎么一会儿就不见他人影了?不会真跑出去搭帐子了罢?他用火折子引燃了柴火,开口问道。
闻言,一小兵嘿嘿笑道:听说齐小将军手下的人占了好些富户家,鸡鸭鱼肉几大车都运不完!孙千户准是去找那些兄弟借粮了。
丁顺听了,心中却颇觉不妥:齐小将军年少,手下的人做事也难免意气,孙镇佑跟着瞎掺和什么?搞不好又要出乱子。你们两个,快去,把他给喊回来!
不过弄点吃的来打牙祭,能出什么大乱子?想归想,他近处的两人却不敢违命,结果刚要踏出门槛,就听见屋外有人粗声粗气道:喊个屁!你老子我这不就回来了!
丁顺站起身,一眼便看见孙镇佑肩上扛着两个大包袱,满头大汗地进来了。
他无奈道:你总是这样,将军若知晓,定要再赏你二十军棍。
法不责众,又不是老子一个这样!打了这么些时日,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吃些好的又如何?孙镇佑一把将两个包袱甩在地上,望着其余几人哄抢而上,不屑道:就连将军此刻也领人去了总管府,不是去搜罗好东西还能去做什么
听见这句话,柜中匿着的师杭死死咬住了唇。
将军去了总管府?丁顺有些惊讶。那律塞台吉受不住刑,早将此地机密吐得一干二净,只差把婺源的布防图交给他们了。眼下城中残破、立足不稳,苗军统帅杨完者虎视眈眈,论理,将军应当早做防守,怎会在此刻亲自抄检师府?
提起这桩事,一时间,众人都不禁想起白日里城楼上头的情形。
有人先叹了口气,感慨道:要说这师伯彦,也算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只可惜跟错了主子,不知变通。
平章大人一贯惜才,连元臣都肯受降,而孟将军对这位当世大儒也闻名已久,自然是要给他个体面的。律塞台吉被俘后,将军连写了三封招降信送于城下,许诺以礼相待、诚心相交,却都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梯子都递到面前了,师伯彦偏不肯顺势而下,非要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才算罢了。
然而,又有人反驳道:他为元廷尽忠效力,连自己的祖宗都忘了,算什么好汉?依我看,他只是个贪图虚名的迂腐书生,以为挥剑自刎便可留名青史了,可笑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