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2 / 2)
&esp;&esp;把新拿出来的褥子铺在炕上,又把被子枕头摆上去,虽然还没到睡觉的时候,但趁着炕底下的火旺熏衣熏被褥。
&esp;&esp;殷玉瑶看着炕边的柴火不太多,虽然她没有烧火炕的经验,但是在家烧暖气她可是高手。一估摸就知道这些柴火不够一晚上烧的,再加上煤碳只有炉子里那些,外面也没有多余的,还是得去买一些来。
&esp;&esp;其实在老家,她买的烧暖气的煤足够多,没用完的都带到博物馆里带来了。但是在这里,她的屋子估计经常有人来串门,还是得买上一些做掩饰。到时候买的煤就烧炉子,博物馆的煤可以烧炕,这样晚上热乎的时间长。
&esp;&esp;殷玉瑶又穿戴严严实实揣着钱出去了,这回去了常乐语说的仓库。
&esp;&esp;一进仓库有个小屋,一个大爷里面坐在小火炕上值班,殷玉瑶敲了敲窗户,大声喊道:“大爷,我来买煤,再抱些柴火。”
&esp;&esp;大爷隔着窗户问她:“买几毛钱的?”
&esp;&esp;殷玉瑶想了想问道:“他们一次都买几毛钱的?”
&esp;&esp;大爷:“通常就毛钱的就够用一阵了,用完了再买。”
&esp;&esp;殷玉瑶见状掏出三毛钱:“那我也买三毛钱的。”
&esp;&esp;大爷穿上大衣出来,见她两手空空,有些纳闷地问道:“你的筐呢?”
&esp;&esp;“我没有筐。”殷玉瑶解释道:“我是今天新来的,想买点煤再拿些柴火。”
&esp;&esp;“又来新的知青了?”大爷自己嘀嘀咕咕的往仓库里走,过了一会推了小平板车出来,上面一大筐煤一筐劈好的柴火。
&esp;&esp;大爷把小推车立在了殷玉瑶面前,自己又慢悠悠地回了小屋:“自己推回去,一会儿把车给我送回来。”
&esp;&esp;殷玉瑶道了声谢,把车把握了起来,乍一提起车把小车有些晃,她沉住气将小车稳住,刚要往门口推,就见仓库的大门打开了,接着传来有些熟悉的声音:“哎呀,这不殷同志吗?咋自己在这推煤呢?”
&esp;&esp;另一个人连忙过来把小推车接过去:“来来来,我帮你推。”
&esp;&esp;殷玉瑶直起腰来,才发现是周皓和冯喜来,顿时露出了笑脸:“原来是你们俩,你们也来买煤?”
&esp;&esp;冯喜来帮着推开仓库门,看着周皓把小推车推出去才低声问殷玉瑶:“你怎么没叫常乐语陪你一起来?”
&esp;&esp;殷玉瑶微微一笑:“已经麻烦她很多了,而且她把周围的地方都介绍的很详细,我自己就能过来。”
&esp;&esp;“可是你这初来乍到的……”冯喜来挠了挠头,也不知道怎么说。
&esp;&esp;周皓没吭声,一口气把小推车推到了殷玉瑶的门口,冯喜来过来和周皓一人提了一筐,把煤和柴火帮殷玉瑶提屋里来了。
&esp;&esp;这屋里就殷玉瑶自己住,两人也不好多呆,放下东西匆匆忙忙就出来了,冯喜来不放心地叮嘱一句:“我俩就住在第三排从东数第二间,有事过去找我们就行。”
&esp;&esp;周皓也说了一句:“你看看有什么要置办的列个条子给我,我抽空去帮你买上。”
&esp;&esp;两人说完也不等殷玉瑶回话,急匆匆地走了。
&esp;&esp;殷玉瑶把门关上,拿起炉钩子把炉盖掀开,往里添了些煤,把火拨的旺盛了才轻轻地呼了一口气,在外面生活还真的有点不容易。
&esp;&esp;第61章
&esp;&esp;殷玉瑶一个人享八人的柜子,但是她也没往外放太多衣裳,里面换衣的衣物只放了两身老旧的。不一定穿,但是要是谁来翻一下,也不会觉得惹眼。
&esp;&esp;脚上棉靴脱下放到一边,这双靴子又厚又重出门的时候穿刚好,但是在屋里穿就不太方便了。她从博物馆里找了双黑色布料普通的布棉鞋在屋里替换,既软和又轻便。
&esp;&esp;没有毛巾架,洗漱用品和毛巾暂时都装在脸盆里放在另一张没有烧的炕上,反正她洗漱都是在博物馆里,这个也是摆在外面做样子的。
&esp;&esp;从博物馆里拿出来两个暖水瓶,其中一只直接从厨房的直饮机里灌上热水,又拿出个烧水壶来装上一壶纯净水坐在炉子上,等着烧开再灌在另一只暖壶里。
&esp;&esp;另外一些日常能用到的东西比如红糖、罐头瓶的咸菜,水果糖之类的,都暂时放在衣柜里空着的格子里。
&esp;&esp;殷玉瑶觉得自己伪装还是做的挺全面的。
&esp;&esp;在进进出出归置东西的时候,殷玉瑶庆幸自己把玉磊放在干妈家了。自己原本的设想的环境和现在出入还是挺大的,要是玉磊在只怕自己有些措手不及。
&esp;&esp;忙活了一圈,等殷玉瑶把自己作画的东西都摆在桌上后,有人在外面敲门,她赶紧去开门,只见于燕秀站在外面,一看到殷玉瑶就笑的露出了两个小酒窝:“玉瑶姐。”
&esp;&esp;殷玉瑶见她自己来的,连忙让开门请她进来。
&esp;&esp;“你屋烧的真暖和。”于燕秀搓了搓手,伸手在炉子上一边烤火一边笑道:“估摸着你收拾的差不多了,过来找你说说话,等一会咱就去吃饭了。”
&esp;&esp;正好水开了,殷玉瑶提着水壶把炕上放着的两个小茶缸倒了些热水转了一圈,把水倒在地上的水桶里,剩下的水灌在暖壶里。
&esp;&esp;殷玉瑶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罐子红糖,往其中一个烫过的杯子里舀了一勺,又往里倒上开水沏匀,这才把这一杯递给于燕秀。
&esp;&esp;“谢谢玉瑶姐。”于燕秀接过来用手捂着杯子,喜滋滋地说道:“这可是生病的待遇,我来这以后还没喝过红糖水呢。”
&esp;&esp;殷玉瑶见她脸上还带着稚气,忍不住问道:“你多大了?”
&esp;&esp;“十六了。”于燕秀说道:“去年初中一毕业我就来了,幸好我是八月份来的,要是这会儿来,估计到这就得冻死了。”
&esp;&esp;殷玉瑶摸了摸她身上的棉袄,还算厚实,不由地松了口气。
&esp;&esp;于燕秀见状明白她的意思,笑着说道:“不用担心,农场给我们都发了过冬的大棉袄,要不然这个冬天可过不去。”
&esp;&esp;“你这么小能适应的了吗?”殷玉瑶眼睛里带着关心,声音也柔和了许多:“我看你个子都还没长起来呢。”
&esp;&esp;“也还行吧。”于燕秀摸了摸辫子,嘻嘻的笑:“我小,大家都挺照顾我的,我也不逞强,能看就干,不能干我也积极反应。在农场也是按劳分配,我劳动的少赚的钱和粮票就少一点,不过相对来说我吃的也少,花费的也不多。反正这一年下来也不用问家里要钱,还能攒两个,挺不错了。”
&esp;&esp;于燕秀吸溜了口没那么烫的红糖水,满足地眯了眯眼睛:“姐姐,你们画连环画的一定要采风吗?”
&esp;&esp;“不采风也能画,但是一切基于自己的想象,可能没那么接地气。”殷玉瑶也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了于燕秀的旁边:“业内的一些老师评价我技巧是够的,灵气也有,就是见识不足。这部作品挺重要的,所以下来采风非常必要。”
&esp;&esp;“其实很多人都挺羡慕你的。”于燕秀年龄小,也没什么心眼:“虽然她们不说,但是我知道。”
&esp;&esp;见殷玉瑶笑而不语,她不服气地说道:“你不信啊,是真的。大家都是初中高中毕业
&esp;&esp;来的,街道安排不了工作,就必须上山下乡。你同样是高中毕业生,但是有出版社的工作,就是你这次来也是和知青是不一样的,你采风结束想走什么时候都能走,知青不知道得在这片土地上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