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7部_第七章 襄助刘琦(1 / 2)
山雨欲来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天地间充满勃勃生机,青山碧水百鸟鸣叫,一切都那么安逸。尤其是荆州襄阳县以北,临近汉水,风景秀丽,踏青郊游的人骑着马儿,驾着小车,哼着愉快的歌。水上往来的船只也不少,缙绅乡士出游的舟舫,载着绢帛的商贾货船,打渔人家的竹筏,熙熙攘攘互相唱和,好一份闲情逸趣。所有人似乎都忘了现在是战乱时节,俨然一副太平景象。
正在此时有一艘船自下游逆流而来,缓缓停靠在岸边。这船不大不小装潢朴实,船上摇橹的、掌帆的与寻常船夫无异,都是青衣短衫绢帕包头。不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腰间挂着兵刃,后面桅杆上还拴着几匹战马。
临岸泊稳搭好踏板,有个潇洒端庄的中年士人当先登岸。此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衣,飘飘长须随风拂动,不明底细之人一定以为这也是位附庸风雅的乡绅。殊不知他就是反叛曹操,兴风作浪,寄居荆州的刘备刘玄德。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刘备投靠刘表已经七年了,这七年里他无时无刻不想东山再起,多少个梦里金戈铁马驰骋中原,但醒来看到的却只有满眼无奈。刘表统治的荆州歌舞升平诗酒流连,豪强享乐于上,百姓偷安于下。可在刘备看来眼前的繁华太平都只是虚幻,曹操统一北方必将大举南下,塌天之祸已为期不远了。
“主公慢行。”刘备的心腹爱将赵云、陈到牵着马跟下船来,“咱们骑马进城,这样还快些。”
刘备没有作答,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陈到满脸迷惑:“江夏出了这么大乱子,咱们救援不及,黄祖都死了,主公为何毫不挂心?若依末将之意,就当刻不容缓向刘表通报,您怎么还拖拖拉拉的?”
“你们哪懂我的难处。”刘备一笑置之,语气中颇有几分无奈。
表面上,刘表貌似对刘备礼遇有加,分他兵马,让他驻军新野,其实从未真正信任过刘备。相反,刘备反叛的经历反倒招惹来猜忌,之所以还维系着表面融洽,不过是刘表想拿刘备充当阻挡曹操的盾牌罢了。五年前曹操为促使袁氏兄弟反目假意南侵,刘备在博望设伏大败夏侯惇,本可大有作为,刘表却立刻议和,硬是不许刘备跨出南阳一步。后来曹操兵伐河北,刘备再次倡议与袁氏兄弟联合,南北夹击曹操,刘表又拖三阻四,只给袁氏兄弟写了几封不痛不痒的信。这次曹操远征乌丸,刘备又劝刘表趁虚而入奇袭许都,磨破了嘴皮子,刘表置若罔闻,拖来拖去,拖到孙权攻杀黄祖,局势所迫无暇北顾,白白坐视大好机会错失。刘表固然是不谙军务优柔寡断,但更重要的还是不放心刘备,唯恐刘备趁机坐大反过来侵占荆襄。而在刘表身边,还有以蔡瑁、蒯越为首的荆州豪族,他们更是把刘备视为异类,时时在其间挑拨。
刘备看清了刘表的真面目,只能把当年韬光养晦的本事拿出来,等待新时机。这次他援救江夏迟了一步,黄祖被杀军民被掳,按理说应该一面驻守西陵,一面火速派人向刘表回奏。可是刘备却命关羽、张飞率军撤回新野,自己只带着几个侍卫,穿着便衣,驾着小船慢慢吞吞来襄阳复命。旁人或许会觉得刘备处置失当,却不知他自有一番道理——不能在江夏多停留,因为刘表会怀疑他有意抢占城池;不能多带兵到襄阳,因为刘表可能会怀疑他图谋不轨;甚至不能在襄阳城外潇洒纵马,因为那可能会给荆州豪族留下话柄。
所有亲兵都留在船上,不准上岸一步,刘备只带赵云、陈到两人进城。对于骑马而言只有短短的一段路,可他坚持步行却走了个把时辰,来到镇南将军府已将近午时了,抬头一看——府门紧闭甲士林立,门口摆着一张桌案,又是酒又是菜,有个身披铠甲,腰佩利刃的年轻将官正大吃大喝,几个小兵斟酒布菜,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
“张将军,好兴致啊!”刘备一眼认出此人是刘表的外甥张允,掌管幕府护卫,最近几年甚是得宠,尤其与荆州豪族蔡氏走得很近。当年刘表是靠蒯越、蔡瑁之力立足,事成之后投桃报李,任命蒯越为章陵太守,蔡瑁为竟陵太守,名义上是两个郡守,实际却把襄阳军政之事全权托付他们,一个当军师,一个掌兵权。张允抱着他们粗腿,自然得吃得喝日子滋润。
张允相貌倒也不俗,只一双溜圆的小眼睛稍有败相,浑身上下透着股玩忽懈怠之气;瞅见刘备连礼都懒得施,站都没站起来,兀自夹着菜,笑呵呵道:“玄德公来了,听说江夏失守了?我久闻您帐下猛将如云,怎么连个黄祖都救不了?”
赵云见这厮如此无礼,便要上前喝骂,刘备却把他手腕攥得死死的,挤出一缕微笑:“张将军见教得是,败军之将何足言勇?不过此番出兵咱得到消息已经迟了,我赶到江夏时孙权早就收兵了。具体细务还是见了主公再说吧。”
他摆明了不想多谈,张允竟然无动于衷,又灌下一盏酒,咂咂嘴道:“主公染病,不方便见您。”
“病了?”刘备半信半疑,“什么病?”
“主公闻听江夏失守着了点儿急,又受了点儿风寒。这几日内外群僚一律不见。”
刘备不知道张允的话有几分是真的,但眼见府门紧闭兵士环伺,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军政之事向谁禀奏?”
张允颇不耐烦:“老规矩,都由蒯、蔡二公处置。”
刘备明知这俩人不好打交道,却也只得道:“那就有劳将军领我见见蒯公。”
“蒯公正忙着呢,恐怕没工夫见您。”
“蔡公呢?”
张允又道:“蔡公今早也有些不适,在家休养。”说了半天一个都见不着,生生把刘备挡在外面了。
刘备心中窝火却不能流露,好语央求:“我有军务在身,请将军行个方便吧。”
“军务虽急也不能打扰主公养病……”张允打着官腔不紧不慢道,“这样吧,您先到馆驿住下。少时我替您告诉里面一声,等哪天主公病体好转再召您过来。”
“烦劳将军了。”寄人篱下无可奈何,刘备只得应允,“请代我向主公问安,请他好好养病,荆州臣民还指望他呢。”
“知道了……主公身体不佳,我也很烦心啊!”张允叹了口气,随即夹起一块肥肉塞进嘴里。又吃又喝作威作福,哪有半分哀容?刘备越看越气,恨不得一脚踹死这小人,却强忍着道:“既然如此,末将告辞。”说罢赶紧转身,再不想多看他一眼。
“哟!也没让让您。”张允假模假式嚷着,“玄德公一起喝几杯吧?不喝吗?慢走……”
刘备背着手,气哼哼走在襄阳街市之上,赵云、陈到更是怒不可遏,在后面嘀嘀咕咕:“张允这厮狗仗人势忒张狂了,咱们真该给他点儿眼色瞧瞧,若不然以后他们更要骑在咱们头上拉屎!”刘备狠狠攥着拳头,终于还是没有发作,只道:“这等无耻之辈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少说几句吧。”低着头直奔馆驿。
刘表刚接纳刘备时就曾提议为他置办宅邸,请他把家眷迁过来,刘备唯恐家眷沦为人质,故而婉言谢绝,落脚襄阳时一直住在馆驿。常来常往轻车熟路,不多时就来到馆驿外,还未进门忽听后面有人呼唤:“玄德公,慢行一步!”
追来位三十出头的皂衣掾吏,匆匆忙忙,怀里还抱着几卷文书。刘备一见此人,立刻来了精神:“是机伯贤弟啊。”
此人名叫伊籍,字机伯,是刘表帐下从事。镇南将军府所辟掾属大多是荆襄望族或避难名士,唯独这伊籍年纪轻轻就颇受器重。只因他与刘表都是兖州山阳郡高平县的人,因而刘表对这个小同乡很照顾,放在身边处理许多私密之事。刘备在荆州颇受猜忌,但伊籍却对他格外亲近,常在刘表耳边为他美言,每逢他来到襄阳,伊籍也总是来嘘寒问暖,恰如一阵和煦的春风,给了刘备不少安慰。
伊籍似乎一路小跑追来的,两鬓汗流:“玄德公行事也真荒唐,我估摸着这几日您快回来了,派小吏到江边迎候。您怎么没乘大船没带军队,轻车简装就来了?若非出来办差遇见张允,现在还不知道呢!”
刘备微微一笑,故作轻松道:“有劳贤弟挂心,如今风和日丽,愚兄也想顺路观观景致,所以没敢劳烦士卒。来来来,到里面坐坐。”
哪知伊籍听罢摆摆手叹了口气:“唉!连玄德公都如此玩忽嬉戏,看来我荆襄之地果真无药可救了。”
“怎么了?”刘备一阵诧异,“贤弟为何这般言重?”
“主公他……”伊籍说到这儿停住了,抬头看看赵云、陈到。
刘备何等聪明:“你们俩先进去。”
伊籍这才开口:“主公病重,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哦?”
“这几年主公时常闹病,一次比一次厉害,前番听说黄祖遇害,曹操又在颍川布置兵马,日夜忧虑卧病不起。三天前长沙张仲景特意来诊治,连他都束手无策,恐怕主公真的命不长久。”
刘备听完,呆呆立在那里,茫然若失,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伊籍又道:“如今多事之秋,东面孙权,北面曹操都在觊觎荆州,主公偏偏这时候病倒了,几位公子又不甚成事,以后的事指望谁?若以小弟之见,玄德公可要多多劳心啊!”
刘备却道:“上有几位公子,下有蒯蔡二族,我一介羁旅之人,能成什么事?不好越俎代庖。”
“话不能这么说。您久与曹操为敌,麾下又有关张等义士,由您出头辅佐公子,总比别人要好。况且蒯蔡皆与曹操有旧,若由他们主事,只恐要将荆州拱手送与他人。主公创业不易,岂可一旦弃之?玄德公,为了荆襄吏民和我们这些属僚,您可得站出来勇担重任啊!”
刘备见他言辞恳切,不免有些动容,索性也不遮掩了:“难得机伯贤弟一片苦心,不过……即便我想接这副担子,主公他能应允吗?”
“事在人为。”伊籍叹道,“我回去劝劝主公,过几日请您入府,咱们当面聊聊,若能把此事定下来那最好。”
刘备虽不在刘表身边,但对刘表的了解却不亚于伊籍,情知这都是白忙活,人家断不会让自己染指大权,但伊籍也是一番好意,不便再驳,便道:“行,愚兄等你消息。”
“那就好,那就好。”伊籍似乎安心不少,拍拍怀里的文书,“我还有公事要办,晚间再来畅谈。”
刘备温婉笑道:“贤弟去吧,我备下酒菜等着你。”
伊籍略施一礼,抱着公文匆匆忙忙走了。刘备望着他背影,笑容慢慢褪去了。他被刘表压了七年,如今刘表行将就木,按常理推断他应该庆幸,可实际并非如此,刘备反倒越发不安。这实在是因为,在如履薄冰的表象下,他正酝酿一个大计划。
就在两年前,刘备听闻襄阳以西的隆中山林住着一位年轻隐士,复姓诸葛,单字名亮,字孔明,被誉为“卧龙”。此人不但智谋出众,且与荆州诸多名士交往甚密。刘备不惜以长屈幼,三番两次前去拜望,咨之以天下大事,终于把这位志向高远的年轻人搬请出山。
诸葛亮出山之后,与刘备相处甚恰,如鱼得水,立志共谋天下,因而提出一个计划,坦言:“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建议刘备反客为主夺取荆州,只要荆州入手,便可进一步向西用兵攻占益州。巴蜀关山险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国,高祖刘邦因之而得天下。今刘璋暗弱无能,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倘若刘备能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便可作大声势,自秦川、南阳两路出兵夺取中原,与曹操一争高下……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建议,茅塞顿开,决心尝试。但这一系列谋划的前提是拥有荆州,如果不能控制荆州、抢占入蜀要道,所有设想都只是空谈。眼下刘备实力不足又饱受猜忌,若像伊籍那样单纯感化刘表,又不见效果,如何才能从刘表手中接过荆州?因此他采取了一个迂回的办法——控制刘表之子刘琦。
刘表有三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皆已成年,是刘表原配夫人所生,三子刘修年方十三,乃是庶出。说起来倒是养儿随父,刘表不通兵略偏好文艺,这三个儿子也一个比一个文弱,都是白面书生,才干也不出众。刘琦年纪最长,容貌酷似其父,甚得刘表宠爱,意欲立为嗣子。刘备处心积虑与之结好,只要掌握住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子,帮他继承父位,日后就可以间接控制荆州。但偏偏天不遂人愿,去年刘琮娶了蔡瑁的侄女,这桩婚姻完全扭转了局面。刘表原配早丧,如今的续弦是蔡瑁之妹,三个儿子都不是她生的,本来立谁为嗣都与之无伤,可刘琮既然娶了她侄女,这就牵扯自身利益了。故而蔡氏天天给丈夫吹枕边风,蔡瑁、张允等人也对刘琦颇多诋毁,搞得刘表渐渐移爱,考虑废长立幼。也是刘琦自己不争气,面对挑战非但不振作,反而沉迷醇酒妇人,一门心思只想自保,希望愈加渺茫。
现在刘表如果死了,那将意味着刘琮继位,与之关系亲密的蒯蔡二族权力更重,刘备的谋划将完全落空,就更无力觊觎荆州了。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他岂能不急?
刘备茫然呆立馆驿门口,心中布满了阴霾,东奔西跑了半辈子,非但没能成就功业,连立锥之地都保不住,越混越不济,怎么就没有一事顺利呢?哀怨半晌毫无益处,只能暗暗叹息着走进驿内。他一来襄阳就住馆驿,早有自己单独的庭院,这会儿赵云、陈到也打点妥当了,刘备也不再与驿丞废话,直回了自己的小院;可还未进堂屋,就见里面端坐着两个中年文士,正无拘无束坐在案边对弈。
刘备见此二人颇感意外:“你们不在新野留守,怎么也跑到襄阳来了?”
这两个人都是刘备属下。左边那位名叫徐庶,字元直,颍川人,生得浓眉大眼,颇有些文人武相。此人少时偏爱剑术抱打不平,常以侠义自居。因杀伤人命逃亡在外被官府捕获,幸得友人相救逃脱囹圄,自此弃武从文游学荆楚,交友甚广。如今北方被曹操所安,不少羁旅之士动身北归,唯有他不肯北还,反把老母接到新野,投靠寄人篱下的刘备,为之网罗人才拉拢名士。刘备能够延揽诸葛亮,也是他从中穿针引线。
右边那位年纪较徐庶略长,生得颇为俊朗,衣着甚是华贵,举手投足透着十足的贵气。此人名叫刘琰,字威硕,莫看表面儒雅,实际没什么真才实学,唯独长了张好脸。他原本不过是豫州鲁国的一个小财主,却偏爱附庸风雅,自诩汉鲁恭王之后,无奈名士的才干品格没学会,玩乐的能耐倒很在行,什么斗鸡走狗,饮酒招妓,蹴鞠弹棋,丝竹管弦,吃喝嫖赌吹拉弹唱,全挂子的风流本事。刘备在曹操麾下任豫州牧时与他相识,一个自诩中山靖王之后,一个声称鲁恭王玄孙,真有相见恨晚之感。刘琰倒也义气,刘备叛曹,他竟撇家舍业也跟着反了,数年间东奔西逃誓死追随,虽说既无文韬又无武略,却深得刘备宠信,算个消遣解闷的门客。
徐庶全神贯注盯着弈局,好半天才道:“我们前天晚上来的,听说刘表病重,不得不来啊。”刘备驭下格外宽厚,与其说是主臣,更像是知心的朋友。
“你知道了?”刘备也不搅扰他们的弈局,只是悄悄坐到一旁,“刘表病重命不长久,曹操见逼于外,蒯蔡戒备于内,若刘琮继位,非但不能掌握荆州,只恐立锥之地亦不可保,实在令人忧心。也不知刘琦有什么打算。”
刘琰接过话茬:“那小子惧蔡氏加害,整日醇酒妇人,苦中作乐,越这样,刘表越发看不上他了。指望他与刘琮争夺大位,想都甭想!”刘琦是个嬉闹爱玩的公子哥,刘琰又是此道高手,故而常被刘琦请去充清客,故而知道的也不少。
徐庶将一枚黑子置于弈盘之上,笑道:“主公也不必过于忧虑,孔明已然有了应对之法。”
刘备正烦恼闷坐,听闻此语眼前一亮:“是孔明叫你们来的?”
“不是他叫我们来的,是他跟我们一起来的。”
“哦?”刘备左右张望,“他在哪儿?我正要与他商量。”
徐庶神神秘秘一笑:“主公放心,他帮您安排大事去了。”
安排大事?诸葛亮又有什么奇谋?刘备正欲问个清楚,却见徐庶把弈局一推,拱了拱手:“承让。”
刘琰痴痴地盯着弈盘:“你、你怎么又赢了?真奇怪了,这世上只要是玩的,我刘某人从未输过,为什么偏偏赢不了你和孔明?刚才这一局明明是我先声夺人,你是怎么扳回来的?”
“刘兄你这就不懂了,对弈之道犹如两军搏杀,讲究奇谋变化,环环相扣。”徐庶说到这儿特意瞥了眼刘备,“即便身处劣势朝不保夕,只要悉心谋划,一样可以扭转乾坤转危为安……”
抽梯问计
襄阳城东有处别致的院落,占地不广,却楼阁俨然,修竹碧树,颇有几分意趣,这便是刘表长子刘琦的宅邸。按礼法而言,身为世家嫡子绝不该与父分居,民间有谚“举孝廉,父别居”,这种行为是被视作不孝的。
其实刘琦原本也住在幕府,因为是长子,相貌又酷似刘表,所以也曾被父亲寄予厚望。不过近年刘表渐渐移爱刘琮,蔡氏夫人又从中挑拨,刘琦动辄得咎屡遭训斥,惶惶不可终日,为避开满心芥蒂的弟弟和继母,才在城东置了这所宅邸,但求清静安身。这位原本继位有望的公子哥落到这步田地,心中不甘却又志大才疏,无策应对,整日寄忧愁于酒色丝竹,苦中作乐,甚是萎靡。
不过今天刘琦精神格外爽朗,特意命仆人把堂舍打扫得一尘不染,因为他要招待一位相邀已久的贵客——诸葛亮。
诸葛亮原本不是荆州人士,他祖籍琅邪阳都,乃前汉名臣诸葛丰后裔。其父诸葛珪官拜泰山郡丞,因病早逝,那年他才八岁,与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一并被叔父诸葛玄收养。可惜好景不长,正赶上当时的豫章太守周术病逝,因为诸葛玄素与袁术相善,受其委任接替这个官职。但西京朝廷不予承认,又派朱皓接任豫章太守,所以出现了一郡两太守的局面。朱皓毕竟算是天子亲任,联合当时的扬州刺史刘繇攻打诸葛玄,诸葛玄兵少落败,加之袁术称帝丧失人心,只好到荆州投靠刘表,却不得重用抑郁而终。
诸葛亮年方十六又失倚靠,但读书勤奋颇知努力,得到不少士人关照,尤其沔南有一位贤士名叫黄承彦,看好他身处逆境而不改其志,不但把女儿嫁给他,还帮他在此立业。这黄氏非寻常家族,黄承彦之妻正是豪族首领蔡瑁之姊,而蔡瑁之妹又是刘表续弦,故而黄承彦与刘表实乃连襟,自然颇有影响。另外,诸葛亮的大姐又嫁给了蒯氏一族中的房陵太守蒯祺,兄长诸葛瑾被孙权招揽颇得信用。因而这位身在异乡的诸葛先生竟然时来运转,只要他愿意,与刘表、蒯氏、蔡氏,乃至江东孙权都能拉上点儿关系。
一般人若赶上这么多好亲戚自然要想方设法巴结,可诸葛亮却没这么做。他看透了刘表的懦弱无能,也看透了蒯蔡两大豪族胸无大志但求自保的本质,不但不与他们来往,还在襄阳以西的隆中山林盖了间草庐,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年轻旅居才士结成挚友,赢得“卧龙”的美誉;整日吟诗弄赋笑谈古今,以管仲、乐毅自比,意欲待价而沽,等候有志向、有才干的真主出现。等来等去,最终等到的是刘备。
细论起来,刘琦与诸葛亮也算是拐了几个弯的亲戚,但以前并无深交,反倒是因为与刘备相善,才使两人越走越近。刘琦知道诸葛亮颇具才智,几次写信到新野,询问应对继母兄弟之策,但诸葛亮却总以疏不间亲为由拒不相告。
可今天不知吹了哪阵风,诸葛亮竟主动登门,刘琦怎能不喜?他立刻置备果蔬,亲自敬上一杯水酒:“孔明兄自从跟随玄德公,久在新野难得来趟襄阳,务必要在我这里多盘桓几日。”
“公子不必客套。”这位诸葛先生年方二十八岁,生得眉清目秀高大俊朗,说起话来既温婉又不失庄重,不过这种沉稳的气质与他的年纪似乎有些不相称,“玄德公领兵去救江夏,不久要回襄阳复命,在下来此是为了迎候主公。承蒙公子看重,屡屡致信关照,今日顺便来拜望拜望您。”
刘琦听他不是专程来找自己的,只是礼节性探望,想必也不会对自己的事献言献策,不免有些失望,但还是陪笑道:“孔明兄见疏了,你我也不算外人,无需这般虚礼。请饮请饮!”
诸葛亮始终正襟危坐礼数有加,谦和中又透着几分疏远。刘琦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陪着东拉西扯闲谈饮酒。可他心里毕竟有事,只喝了两盏便按捺不住,支吾着问道:“孔明兄,我前番书信提及之事,未知您是否……”
诸葛亮不待他说完便打断道:“此乃公子家事,亮不敢与闻。”
“是是是。”刘琦碰了个钉子,含糊着答应。不过气氛愈加尴尬起来,两个人本没有什么交集,刘琦盼着诸葛亮来不过就是为了问计,他既不肯相告还有什么可聊呢?两人对坐良久,只是不言不语各自寡饮。
刘琦心里实在起急,没过多久又憋不住了,猛然伏倒诸葛亮身前,这次不唤“孔明兄”,改叫“先生”了:“先生屡言疏不间亲,然琦受兄弟、继母所逼,今我父卧病不起,倘不幸大去,他母子指掌大权焉能容我?只恐我之性命亦在旦夕,先生难道忍心见死不救?”
“公子不可屈尊!”诸葛亮赶紧起身闪躲,“亮不过臣下之臣,岂敢擅谋人主骨肉之事?此干系甚大,倘有泄露为害不浅,望公子见谅。快快请起!”
刘琦听他说“倘有泄露为害不浅”,知他已有妙计就是不肯吐露,越发不肯起来,抓住他衣襟央求道:“此事关乎我之生死,恳请先生放胆直言。”
“公子倘若如此相逼,在下不敢逗留,就此别过!”诸葛亮抽开衣襟转身便往堂下走。
刘琦一心要抓救命稻草,焉能叫他溜了?眼珠一转,赶忙追过去抓住他臂腕,强笑道:“且慢!先生不言则已,何必急着走?我不提此事便罢,来来来……”
诸葛亮倒也不甚抗拒,半推半就被他让了回来。刘琦收起那副可怜的模样,又为诸葛亮满了酒,隔了片刻又道:“前几日我自民间得了一卷古简,年代久远韦编已断,上面文字乃是鸟篆,似乎是古之兵书战策。我才疏学浅见识不广,想劳烦先生鉴识一番。”
“古书?”诸葛亮貌似有些兴趣,“此等奇物当求前辈经学之士,我也未必识得。”
“实不相瞒,为了这卷书我遍请幕府之人,竟无一人知晓。听闻先生博览群书,您兴许识得。”刘琦扬声招手唤过堂下一名小厮,“你把书阁整理整理,洒扫干净些,一会儿我带先生过去,可不能怠慢了客人。”
诸葛亮笑道:“何必这般麻烦?”
刘琦却道:“我那书阁平日散乱惯了,怕您笑话,需得收拾收拾。”说罢起身附到那小厮耳边悄悄嘱咐了几句。诸葛亮看在眼里,却也没多问。
两人继续饮酒,聊了聊古书的来历。不多时小厮回禀准备妥当。刘琦推盏,引领诸葛亮来到后院书阁——这是座毛竹搭建的二层小阁,虽然不大却很精致。诸葛亮迈步进门,但见其中摆着多张几案,放着瑶琴、投壶、弹棋、六搏等物,唯独不见书简。这哪是书阁,倒似这位公子哥玩乐之处。
刘琦笑容可掬:“先生见笑了,这都是我平时消遣之物,书简皆在楼上。”说罢亲自到墙边搬起木梯,架到楼洞处,“先生请……”
诸葛亮紧紧衣襟,当先攀了上去,见二楼更热闹,墙上挂着各色弓矢、绣球,仍不见半卷书。刘琦紧跟着也上来了,笑问:“您看我这小阁可好?”
“古书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