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 第340(2 / 2)
干脆都一股脑地移交给了各县气象局,摇身一变改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高射炮”,简称“人影高炮”。
你随便去一个县的气象局看一看,基本都能看到数门至十几门55式37毫米单管高炮,或者是65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
而扩展到全国,光是高炮的数量就超过了10000门!
如果集结起来,这他么已经算是全球最大的高炮群了……
当然,气象局不只是有高炮。
在“优良传统”的传承下,火箭炮也开始进入了气象装备序列。
而其中最夸张的东西,大概就是陈沉前世见过的神鹰400火箭弹了。
这玩意儿虽然叫火箭弹,但是……
它能垂发,能变轨,甚至还有末端突防功能。
火箭弹?
合理,射程两千公里之内都叫火箭弹嘛……
不过话说到这里,以后不会连这玩意儿也能出口吧?
真是那样的话,那乐子可就大了……
陈沉敏锐地察觉到了石大凯的想法,但这个问题他真的没办法回答。
于是,他只是咳嗽了一声,随口一句“大概是真的吧”就敷衍了过去。
石大凯也没有过多纠结,他当然也知道陈沉在顾虑什么……
于是,这次的测试工作就这样成功完成。
收拾后一切之后,陈沉把电话打给了何邦雄、何布帕,让他们着手开始安排改造工作。
这两人都是开过兵工厂的,对流程都熟悉得很,基本不用陈沉交代太多,一系列的任务很快便被安排下去。
而陈沉实际上做的,只是给他们强调了三个要点。
第一个,装药重量必须跟原有装药重量统一,绝对不能随便改变火箭弹的重心,导致气动性能受影响。
第二个,装药过程做好安全隔离工作,这样一来哪怕出了问题、发生了事故,也不会导致装备全部损失掉。
第三个,不同装药的火箭弹做好区分、做好标识,按照功能性分类。
两人都知道陈沉这三个要点的重要性,在电话里也是再三保证绝对不会出问题。
但陈沉知道,保证是没有用的,具体的结果,只能看成品。
不过,按照两个民地武用枪逼出来的效率,他大概也用不着等多久了……
开战
一切安排妥当,对505旅的攻势也进行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
所有人都开始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东风兵团的训练强度也越发提高。
但,跟其他所有人不同,石大凯表现得极为轻松,这跟他一贯以来的悲观主义倾向完全不符。
他只是按部就班地在训练、准备,休息的时候,甚至还有空跟李帮的妹妹玩一玩,检查她从学校里带回来的家庭作业。
陈沉对他的表现也很惊讶,不过转念一想,都是老油子了,管他呢。
他越不紧张,说明他们对这次的行动信心越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兵工厂的进展不算太快,但到底还是能达到基本要求。
到第15天的时候,完成改装的火箭弹已经达到了3000枚,陈沉组织了第一次试射,效果好得吓人。
——是真的吓人那种吓人。
徐友囤积的那点cl-20最终还是用上了,而这种爆炸威力远超黑索金的炸药,也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
因为体积限制,bl-1a火箭弹的装药最多只能做到180克,仅相当于5枚67式手雷的装药,但按照目标区域人形靶的毁伤情况来看,这180克的装药,杀伤效果至少达到600克tnt的水平。
整个10米半径之内的目标都被冲击波横扫而过,脆弱的人形靶甚至裂成了碎片。
这样的杀伤力,已经不是一般的进攻型手雷能比的了。
除了单纯爆破杀伤的装药之外,这一批3000发火箭弹主要还是按照陈沉的要求填装了包括苦味酸、铝热剂、甚至白磷在内的燃烧剂。
原因很简单,bl-1a火箭弹弹头是玻璃钢材质的,破片的杀伤极为有限。
如果只是填装tnt的话,爆炸杀伤只能依赖冲击波,杀伤效果比较一般。
而在后续的改装工作中,兵工厂的众人又发现人工填充破片会影响火箭弹的飞行稳定性,所以在权衡之后,陈沉最终决定,还他么是干回老本行吧。
放火,放火!
就是不知道这3000多发“火箭”真的飞到505旅的头顶时,他们还有没有能力组织起反击呢?
这个问题,也许只有亲自去问一问召嘉良才知道了。
——当然,陈沉这边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的时候,505旅和缅军也没有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