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 第119(2 / 2)
他甚至都不敢接话了,只是目光炯炯地盯着陈沉,等待着他的指令。
而陈沉则没有看他,只是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
“首先是战斗队形方面,考虑到对面防线纵深较浅,不具备形成足够交叉火力的能力,那么,这一次我们的进攻以符合遂行冲击的标准进攻队形组织。”
“我们将采用横队队形,单兵间隔10米,掷弹手、自动步枪手在前,2名榴弹步枪手、轻机枪手在中,精确射手、指挥员在后。”
“其中,我本身就是精确射手,也是指挥员,所以额外配置一名精确射手,由胡狼担任……”
一边说着,陈沉一遍在作战计划板上写写画画,标注出来整个小组的队形,并给所有战斗人员分配了位置。
一目了然,只花了几秒钟的时间,所有人就记住了自己的位置,清楚了自己的任务。
陈沉对此做出确认之后,便继续说了下去。
“队形确定了,那么我们接下来讨论具体的战斗实施过程。”
“由于场景完全写实,我们必须完全按照真正的实战去组织进攻。”
“150米为预定冲击启动距离,掷弹手在到达位置后投出烟雾弹进行掩护、并标注距离。”
“30米为全力冲击距离,到达这个距离之后,掷弹手、榴弹步枪手开始全力投掷爆炸物压制对方火力,其他人留在50米距离外进行火力输出。”
“如果遇到对方强火力抵抗,我们则以f≈(火力≈机动)方式夺取目标,后方精确射手、一名自动步枪手与掷弹手编为第一小组,承担机动组责任,剩余人员承担火力掩护组责任……”
一句接一句,陈沉按照标准的班组遂行冲击流程给这次的演习制定好了计划,时间仅仅过去了10分钟。
而紧接着,他们又花费了50分钟时间进行了快速的演练、并在7人组内部进行了简单的磨合。
一切准备就绪,临时被胡狼拉来客串的导演组宣布演习开始。
专门教训小朋友的“蓝军”7人组进入预定战位,准备开始演习。
谁也不敢保证这场看上去差距悬殊的演习的结果到底会如何,但无比熟悉陈沉的胡狼却知道,对面的那20个所谓的“强力佣兵”,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大战将近!
一声令下,演习开始。
战壕中的红方好整以暇,在到达有效火力范围之前绝不开枪,而正在以单纵队队形向战壕目标点前进的蓝方则更没有用开火拖慢前进速度的打算。
场面既安静又诡异,一直到双方距离拉近到300米左右,蓝方进攻的号角终于吹响。
前出的掷弹手开始向前投掷烟雾弹,两名榴弹步枪手对堑壕前突弯曲处发射枪榴弹。
训练弹就像一个大炮仗一样在红方佣兵面前爆开,他们不为所动,但导演却直接宣布了3人出局。
于是,战斗正式打响。
枪声密集响起,激光线条在烟雾中乱飞,虽然大部分被阻挡,但仍有少量最为击杀指示的激光穿透了烟雾,射向了蓝方的方向。
——可这并没有造成任何杀伤,因为蓝方根本就没有打算以烟雾作为掩护。
在留下一名机枪手作为火力压制之后,剩余六人组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突击,300米距离瞬间被拉近到200米,所有人抢占掩体,开始进行最后的冲击前准备。
动与静的转换,就在一瞬间。
变速,就是堑壕冲击战的精髓!
这个时候,蓝方全部隐蔽在树丛、岩石或者是地面褶皱之后,红方的直射火力失去目标,有限的爆炸物则根本没办法造成有效杀伤。
4挺轻机枪在持续开火维持压制态势,但问题是,7人组的分布实在是太散了!
是的,他们人数很多,可弹药终归是有限的,平均一人占据超过300平米的活动范围,哪怕是有3人一组对单个目标进行压制,都无法完全限制住蓝方的行动!
以至于,蓝方甚至还能在火力持续的间隙,轻松自如地转换掩体,并且继续向前突进!
这就是攻守双方的优劣转换。
很多人以为,在遂行冲击战斗、或者干脆叫做“阵地突击”战斗中,守方是优势极大的一方,只要对着面前不断扫射,哪怕是一只兔子也跑不过去。
但事实上,这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实际情况是,在攻守双方兵力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武器装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守方的优势确实很大。
但如果一次阵地突击战中,双方的人数都在百人以下,甚至20人以下,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守方的火力密度,根本就没办法覆盖广阔且地形崎岖、掩体众多的战场,根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制!
我不往前冲,你能怎么样?
枪声一停我就跑,枪声一响我往地上一趴,打?你打个锤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陈沉穿越的第一仗,明明人数相差并不大,但他所在的同盟军连队,却被缅方咬得死死的、甚至连人数也被咬到只剩20几个。
因为守方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而攻方则是接近无限的。
这种活动范围的差距,会将守方的压制力无限稀释,甚至稀释到根本无足轻重的程度。
这个时候,红方的白狗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己方消耗了大量的弹药,演习预定的弹药基数已经打掉了一半,但他们居然连蓝方一个人都还没有打掉!
而且,对方都已经突进到150米范围,马上就要开始最后的冲击了!